股市资金杠杆 新民·科技前沿|科大讯飞刘庆峰:陪伴型机器人或在三年左右进入家庭
AI大模型正成为机器人产业新的加速器股市资金杠杆。人形机器人也是大模型最好的载体之一。
在大模型出现之前,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化层面存在不少瓶颈,如:暂不具备复杂任务的理解和规划能力;仅能完成特定任务,通用性不足;多模态感知能力、认知能力有待提高。
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带来巨大提升空间,完成理解并规划任务,感知及行为决策、环境交互与执行的闭环。
人工智能向消费端、向机器人普及,分为虚拟时代数字人和实体机器人两大类。其中,虚拟数字人作为数字员工、健康助手抑或是虚拟老师,在很多场合已经大展身手了。
实体机器人上,首先是陪伴机器人会向消费端普及。因为大模型已经具备了多轮对话、指令跟随、个性化声音模仿等功能。陪伴机器人可以缓解老龄社会的孤独感,甚至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作,能让老年人过上更愉快、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目前,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中,AI可以进行用药提醒、健康指引等;当老人摔倒或出现意外的时候,AI能主动报警……这些都已开始规模化应用,并可以应用在机器人实体上。
今年4月1日,由科大讯飞牵头起草的国内首个机器人自适应能力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GB/T 44589-2024)将正式实施。这一标准旨在突破现有机器人适用性的技术瓶颈,提出机器人的自适应能力的核心性能、测试方法组件要求以及技术应用要求,深度结合人工智能,搭建起完备可靠、先进适用、安全自主、稳定高效的机器人的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的国家通用标准。
2023年,科大讯飞首次发布“依托人形机器人,推动‘视觉—语言—动作’多模态具身大模型”技术战略,并发布业界首个集成全自主国产认知大模型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在国内率先打通以大模型和具身智能为代表的机器人“大小脑”到人形机器人“肢体”运动控制全链路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依托讯飞超脑2030计划,科大讯飞将在机器人感知、认知决策、运动控制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致力于提升机器人的感知交互和行为决策能力,让懂知识、善学习、能进化的AI机器人走进每个家庭。
当陪伴机器人变得更加心灵手巧、动作敏捷度再上一个台阶时,就可以端茶倒水,搀着老人去晒太阳、去散步,甚至承担半失能或失能老人的家庭护理任务。我认为这可能在未来3—5年内逐步成为现实。
具体而言股市资金杠杆,养老机器人真正走进家庭预计在3年左右,先从陪伴,从健康助手等角度入手;而要成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家庭护理机器人,就像是护工一样,那可能是5年左右的时间,但发展应该是非常快的。